日常使用手机,注意保密“四心”和“七不”提醒!
在数字化高速发展的今天,智能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、工作、学习及娱乐的紧密伙伴。然而,从安全视角审视,智能手机失泄密风险隐患层出不穷,即便是简单的通话、图片分享、发送信息,都潜藏着信息安全的危机。
在数字化高速发展的今天,智能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、工作、学习及娱乐的紧密伙伴。然而,从安全视角审视,智能手机失泄密风险隐患层出不穷,即便是简单的通话、图片分享、发送信息,都潜藏着信息安全的危机。
案例:某市政府办公室干部小张,为市领导起草发言材料时,引用了涉密文件内容,但主观臆断“引用一两句话不至于涉密”,便将材料发至微信群征求意见。经鉴定,该材料属于秘密级国家秘密。案件发生后,小张被给予政务警告处分。
#干部接受采访擅自泄露机密被处分#10月10日,“保密观”披露了3起因为新闻宣传把关不严、保密审查缺位造成的失泄密事件。「未经审批擅提供 泄露机密被处分」某涉密单位宣传干部岳某,接受上级单位记者沈某的新闻采访,在未履行审批手续的情况下,擅自向沈某提供1份涉密文
保密工作事关事业发展全局,是不可逾越的安全红线。为切实提升全员保密意识和防范能力,农发行成都市南郊支行多措并举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,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,让保密理念入脑入心,为业务稳健发展筑牢安全屏障。
近年来,随着移动办公的兴起,公职人员使用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进行日常办公愈发普及,不少单位为便利工作都建立了微信工作群。然而,在带来办公便利的同时,微信已成为失泄密风险的高发区。部分工作人员保密意识淡薄,违规通过微信传输、存储、发布、处理涉密文件材料,导致失泄密
千丈之堤,以蝼蚁之穴溃;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烟焚。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违规行为,如涉密文件乱丢乱放、复印遮挡密级标志、拍照转发汇报工作等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造成严重失泄密后果。日常办公中,机关、单位工作人员应自觉从思想上筑牢防线、在行动上防微杜渐,将泄密风险隐患消